綠獎資訊 ── 聯電「綠獎」 八年催生68件環境解方


2023/11/24 聯合新聞網

聯華電子今(24)日於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舉辦第八屆綠獎頒獎典禮暨成果交流分享會,本屆經專業評審評選,共有13件優秀提案從上百件投稿中脫穎而出,獲獎計畫橫跨台灣重要野鳥棲地保育、流浪犬隻管理等議題,以及推動智慧農業及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

聯華電子今(24)日於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舉辦第八屆綠獎頒獎典禮暨成果交流分享會,本屆經專業評審評選,共有13件優秀提案從上百件投稿中脫穎而出,獲獎計畫橫跨台灣重要野鳥棲地保育、流浪犬隻管理等議題,以及推動智慧農業及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

聯華電子共同總經理暨永續長簡山傑表示:「台灣有著十分豐富的生態環境與珍貴動植物,聯電更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初心成立綠獎。今年綠獎收到100多件的申請,尤其企業伙伴給予綠獎相當大的支持,才能讓活動持續走下去。當然綠獎的成功,不只許多評審老師的支持,更有NGO組織、學生和新創團體加入,讓來到第八年的綠獎,已經促進68件跨產業、區域的生態計畫與環境解方,期望以實際行動支持各方團體,成為台灣生態永續最堅實的後盾。」

聯電自2016年發起綠獎(Eco Echo Award)倡議,公開徵求優質生態保育計畫,從最初以促進環境生物多樣性與物種復育為目標,到2022年起,將影響力擴大到氣候變遷及循環經濟議題,2023年更邀請八家供應鏈夥伴共同響應,包括3M、東京威力科創、漢民科技、漢科系統、智原科技、大陽日酸、棨揚企業、欣興電子。期待透過綠獎號召更多單位成為聯電永續共好的夥伴,共同投入台灣生態保育的行列。

去年「綠色創新獎」兩個得獎團隊,則分享加入綠獎後帶來的改變。羽田生物農業試著用羽化重生的土壤,讓台灣變得更健康。例如透過黑水虻智能養殖,研發出黑水虻發酵益生質給畜牧業,使得養殖效能提高、人工費用大幅減少;配客嘉曾是網購循環包裝的供應商,尤其台灣每年網購的一次性包裝量,可以蓋出5棟101大樓,加入綠獎後,配客嘉試圖用循環箱解決網購供應鏈產生大量紙箱的問題,讓台灣成為永續科技島國。

本屆共有兩家新創團隊獲得「綠色創新獎」,其中「沃畝公司」呼應氣候變遷議題,將智慧物聯網(AIoT)技術應用於最佳化農業用水,協助農民大幅節電節水,解決極端氣候下農業用水困境;「恰口科研公司」將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轉製成植物保護劑及保鮮劑等產品,取代使用化學品,以循環經濟概念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生態保育獎」計畫著重在保育臺灣豐富的生態物種,三個獲獎單位包含:「高雄市野鳥學會」透過保育舊鐵橋濕地以擴大水雉棲息環境,提升南臺灣的水雉族群數量;「台灣野生動物學會」藉由積極管理流浪犬隻,降低其對台灣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危害;「基隆市野鳥學會」守護新山水庫鳥類鸕鶿,培養公民科學家參與,推動生態保育觀念。

於「青少年環境行動獎」,來自全台各校學生提出多元的環境行動倡議案,包含:減少河川垃圾汙染、保護市區天然森林、推動落葉堆肥再利用、減少使用一次性餐盒等,並因應新科技趨勢,研發電動機車節能技術。這些由學生提出的多元解決方案,除了影響同儕之外,更延伸擴及到一般社會大眾,展現學生結合創意實踐於日常生活,以行動參與環境保護的決心。

綠獎資訊 ── 第八屆綠獎得獎名單正式出爐

第八屆綠獎複選已於10月下旬完成評分,每個團體、學生與新創單位的都表現得相當優秀,謝謝大家的報告與分享!

經過評審們專業評審與多次討論後,第八屆綠獎得獎名單正式公告如下!

【生態保育計畫獎助 得獎名單】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計畫名稱:川流不息–舊鐵橋濕地的新生與蛻變
計畫透過妥善棲地經營,同期嘉惠當地濕地物種。計畫詳實且具體,預算分配得宜。近年高雄市野鳥學會於水雉保育之努力有明顯成效,積累足夠經驗以完成目標,期透過此為水雉再造一個重要棲地。

台灣野生動物學會
計畫名稱:降低無主狗群夜間生態衝擊的跨域合作計畫
近年野生動物與遊蕩犬貓衝突事件頻傳,計畫透過保育行動「減少夜間犬隻的出沒」,為野生動物的安危解決問題。計畫完善且立意良善,寄望透過此計畫改善現況、保護台灣野生動物。

社團法人基隆市野鳥學會
計畫名稱:「鸕鶿與公民科學家」生態保育推廣
以環境教育與公民科學家之方式推廣鸕鶿教育宣導,帶民眾了解與水資源的重要與環境共生之概念。計畫詳實且預算規劃妥善,盼「鸕鶿與公民科學家」化為鸕鶿保育的力量,讓公民一起學習成長。</s (依計畫名稱筆畫順序排列)

【青少年環境行動獎 得獎名單】

【優選】北港溪漂漂河大作戰 隊伍名稱:北港溪漂漂河大作戰 對於環境議題選擇相當有勇氣,非常有行動力,是規劃很完整且有具體成效的計劃。調查北港溪之垃圾量與淨灘,有巧思地結合環境議題與資訊科技。期許延續執行並分析垃圾來源以知如何「減量」。

【優選】永續校園 — 落葉歸根 >隊伍名稱:永續校園 — 落葉歸根
在校園生活中覺察環境問題,同時擬定企劃、提出方案並說服校方支持參與,並設立樹葉堆肥場、結合食農教育等,都極具意義。鼓勵未來將此建立更完整之操作指南方針,讓此計畫行動得以延續。

【優選】守護我們的河溪_哈赫拿爾森林(首部曲)
隊伍名稱:森呼溪
關注都市內的森林,計畫力與行動力兼具,熱心於公眾教育與推廣,引起大眾關注與共感、注重當地生態保育,值得讚許。建議持續深化此行動知識與能力(水質監測等),邀請更多同好參與。

【優選】電動機車碳排議題
隊伍名稱:ENERGY HACKER
研究主題獨特且具創意,觀察到現有電動機車與電池續航力之問題,研究實際可運用之技術,具有充分能力與才能,並將其發揮與實踐、具行動力。發展潛力可期,期盼未來發展時持續秉持初心。

【佳作】一次性餐盒在校園造成汙染情形之改善行動
隊伍名稱:水母長得像塑膠袋
於校園日常生活中發現環境問題,進行現況調查研析,於鼓勵自備餐盒之外加以優化,執行具巧思與可行性高的行動,已減少1000多個一次性餐盒產生。期許未來能納入碳足跡計算、持續推廣。

【佳作】文華人的SDGs日常小試
隊伍名稱:文華綠色大使
具有環境保育意識,同時提出議題與執行解決方案,設立環保快閃店等行動,行動多元具體,且影響力廣,發揮十足的倡議精神,有具體的學習成長與收穫。期許未來加強推廣「責任消費」更能長久。
【佳作】蔓澤蘭紙布
隊伍名稱:蔓來亂
面對外來種有著「植物殺手」小花蔓澤蘭,以完整計畫與付諸行動,努力清除小花蔓澤蘭,並以手抄紙等環境理念推廣與大眾分享,提出方法同時兼具經濟價值,具有勇氣與學習之企圖心。

【佳作】擁抱地球-彈性素食推廣計畫
隊伍名稱:擁抱地球-彈性素食推廣計畫
以創新方式推廣既有之素食與環保議題,有具體的辦法與現況分析、研究,並執行營養午餐菜單改善與店家合作等,簡報完整且真誠清晰,面對挑戰時具有勇氣,期許未來成為改變的力量!
(依行動名稱筆畫順序排列)

【綠色創新獎 得獎名單】
沃畝股份有限公司
計畫名稱:AIoT 守護水源我最棒
解決國家水資源-農業節水的關鍵議題,具備技術優勢且提案的可行性高,亦具備可追蹤的成效規劃。

恰口科研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計畫名稱:從農廢棄物循環加值到農業永續發展計畫
透過獨特保鮮技術延長農產品的保鮮期,以取代化學農藥,與農戶共利共好。在商業模式亦有創新,擴大影響力範圍。
(依計畫名稱筆畫順序排列)

恭喜以上得獎團體、學生與單位!

從複選會議之中能看見入圍的各單位隊伍,對於自然保育與守護環境的愛與熱情!再次感謝每一位珍惜與守護環境的您,讓人對於永續未來更充滿希望。各位支持綠獎的朋友,請繼續關注我們粉專,持續追蹤綠獎消息!

第八屆綠獎頒獎典禮暨第七屆成果交流分享會將於11/24(五)14:00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國際會議室與展場舉行,將邀請評審委員、合作夥伴、獲獎團體單位與學生隊伍出席,一同共襄盛舉!

 

文章來源:綠獎

綠獎資訊 ── 第八屆綠獎入圍複選名單公布!

12023第八屆綠獎已於8月底徵件截止,徵件期間,收到許多單位計畫書與學生隊伍行動說明書,百件作品都十分優秀!感謝每一位願意共同守護環境的您,讓人對於永續未來更充滿希望。

公布第八屆綠獎的複選名單,入圍的有:

生態保育領域
生態保育計畫獎助(計畫名稱/單位名稱)
「川流不息–舊鐵橋濕地的新生與蛻變」/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有意無意使牠受傷—談猛禽中陷阱」/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
「重現失落的森林,修復陸域生態打造永續城市I」/厚生平衡生活教育發展協會
「降低無主狗群夜間生態衝擊的跨域合作計畫」/台灣野生動物學會
「桃園埤塘‧我來守護–桃園埤塘雁鴨科鳥類調查計畫」/社團法人桃園市野鳥學會
「撲朔『獼』離-獼猴生態創意教案推廣研討」/社團法人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灑下翻轉現況的種子,改變殘酷陷阱濫用現況」/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鸕鶿與公民科學家』生態保育推廣」/社團法人基隆市野鳥學會
(依照計畫名稱筆畫順序排列)

青少年環境行動獎(行動名稱/隊伍名稱)
「一次性餐盒在校園造成汙染情形之改善行動」/水母長得像塑膠袋
「文華人的SDGs日常小試」/文華綠色大使
「北港溪漂漂河大作戰」/北港溪漂票河大作戰
「永續校園 — 落葉歸根」/永續校園 — 落葉歸根
「守護我們的河溪_哈赫拿爾森林(首部曲)」/森呼溪
「紐西蘭國際科學節參展計畫-以福爾摩沙為名」/紐西蘭國際科學節參展計畫-以福爾摩沙為名
「推廣水耕大作戰」/推廣水耕大作戰
「電動機車碳排議題」/ENERGY HACKER
「蔓澤蘭紙布」/蔓來亂
「擁抱地球-彈性素食推廣計畫」/擁抱地球-彈性素食推廣計畫
(依照行動名稱筆畫順序排列)

綠色創新領域
綠色創新獎(計畫名稱/單位名稱)
「AIoT守護水源我最棒」/沃畝股份有限公司
「Loopick 循拾無塑飲食生態系」/循拾股份有限公司
「raingo共享傘」/樂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edesign! 垃圾桶 DIY 改造減碳計畫」/社團法人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
「全民ESG綠電計畫」/奇異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玩具閉鎖循環推動」/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
「從農廢棄物循環加值到農業永續發展計畫」/恰口科研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科學對抗農業氣候變遷,附碳加值」/悠由數據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漁電共生水產養殖新模式」/峰漁股份有限公司
「綠色未來:電子廢棄物的低碳革命」/優勝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依照計畫名稱筆畫順序排列)

恭喜以上入圍的團體單位與學生隊伍!從眾多計畫書中,看到申請者對於守護自然保育與找出生態解方的用心與熱情!藉此更能知道,在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重視環境議題,並採取實際行動來改變。如此多人一同為環境努力,讓人相當感動,台灣的生態環境與未來永續更是充滿希望!綠獎感謝所有關心生態保育的團體單位、新創隊伍及有志青年,今年一起參與綠獎徵件,共同為守護環境盡份心力!

 

文章來源:綠獎

綠獎資訊 ── 第八屆綠獎徵件倒數15天 豐富獎金與育成資源等你來拿

聯華電子主辦的第八屆綠獎徵件活動,將於8月31日報名截止,敬請把握最後收件時間!歡迎國內為守護環境與保護生態的社/財團法人、各地方社團、社區發展協會、NGO組織、新創團體組織及青少年學生踴躍報名,爭取國內最高環保獎項獎金的殊榮、一圓生態保育與綠色創新的夢想。

守護生態環境實踐綠色行動——總獎金200萬元 x 增加資源媒體曝光
第八屆生態保育計畫獎助、青少年環境行動獎之徵件至 8/31 止!提供總獎金200萬元、共同守護生態。號召愛護生態環境與物種的夥伴們,一起參與! 提出具體可實施計畫書、已實踐的環保綠色行動紀錄,共同守護台灣這片土地!
徵件對象:社/財團法人、各地方社團、社區發展協會、NGO組織,以及國三至大一青少年學生。
獎金:生態保育計畫獎助180萬元/青少年環境行動獎20萬元。
扶植綠色新創積極找出解方——總獎金200萬元 x 導入社企流育成資源<

第八屆綠色創新獎徵件至 8/31 止!總獎金200萬元並導入社企流育成資源。號召綠色夥伴們捲起袖子,帶著對「循環經濟」或「氣候變遷」議題的痛點及計畫書,一起反轉暖化及加速產業轉綠!
徵件對象:經政府立案且成立 15 年(含)以下之機構<
新創育成:串聯社企流共同主辦策畫,導入社企流在社會創新領域豐富的育成實力,提供入選團隊為期一年的育成服務(包含:主題課程、導師諮詢、資源媒合…等)。<

今年參與的企業有八家,包括台灣3M、東京威力科創、漢科系統科技、漢民科技、智原科技、大陽日酸系統科技、欣興電子、棨揚企業。並由聯合報系有故事、社企流與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協辦。期望凝聚眾人力量,擴大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一起為美好的環境而努力。<

2023第八屆綠獎,徵件截止倒數最後15天,收件時間至8/31止,請把握最後截止時間!詳情請至綠獎官網查詢。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綠獎資訊 ── 第八屆綠獎徵件倒數31天 總獎金400萬元等你來拿

聯華電子主辦的第八屆綠獎徵件活動,將於8月31日報名截止,敬請把握最後一個月收件時間!歡迎國內為守護環境與保護生態的社/財團法人、各地方社團、社區發展協會、NGO組織、新創團體組織及青少年學生踴躍報名,爭取國內最高環保獎項獎金的殊榮、一圓生態保育與綠色創新的夢想。

獲獎團體、單位與學生將受邀出席第八屆綠獎頒獎典禮並頒發獎座公開表揚。生態保育領域:「生態保育計畫獎助」總獎金新台幣180萬元,依提案計畫的經費需求,提供30萬元至100萬元的獎助金。「青少年環境行動獎」總獎金新台幣20萬元,依據實踐環保行動作品,徵選出得獎者;首獎一名,獎金5萬元;優選3名,各為獎金3萬元;佳作6名,各為獎金1萬元。綠色創新領域:「綠色創新獎」總獎金新台幣200萬元,依提案計畫的經費需求,提供獲獎團隊50萬元至100萬元的獎助金。

今年參與的企業有八家,包括台灣3M、東京威力科創、漢科系統科技、漢民科技、智原科技、大陽日酸系統科技、欣興電子、棨揚企業。並由聯合報系有故事、社企流與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協辦。期望凝聚眾人力量,擴大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一起為美好的環境而努力

2023第八屆綠獎,徵件截止倒數最後31天,收件時間至8/31止,請把握最後截止時間!詳情請至https://ecoechoaward.com/綠獎官網查詢。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綠獎資訊 ── 聯電綠獎培力工作坊 為投件者綠點子加值成好提案

為協助關注綠獎的夥伴們更認識計畫內容,幫助有意願的投件者掌握計畫精神且優化提案,綠獎於7/13至7/14舉辦兩天培力工作坊,協助有意願投件者將綠點子加值成好提案。

第一天工作坊帶領團隊探究綠色議題,由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有限公司狄佳瑩副總經理分享「氣候危機與未來解方」,帶團隊綜覽全球氣候風險,以及台灣因應的政策,討論未來產業的永續發展路徑。接著由REnato lab歐陽藹寧營運長分享「循環經濟的綠色革新」,透過推動淨零排放的重要解方-循環經濟,探討組織的永續競爭力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兩堂議題課程打開團隊視野,團隊也於課後回饋透過趨勢的了解,能助於自己尋找組織的轉機。

第一天的最後一堂課程,邀請地方創生基金會柯勇全董事,教導「關鍵效益及社會影響力」,一開場即帶領團隊思考,綠獎之於重要的利害關係人所關注的績效,來想提案需要呈現的影響力為何?一問一答中打破框架思維,現場更引起討論。

第二天工作坊由長期協助政府部會創新創業計畫的馮志峯創業顧問,分享「營運計畫撰寫」接地契的一步步帶團隊建立數據化思維勾勒出提案架構,也透過評審視角及投資人視角分享撰寫評鑑的關鍵。最後一堂課由邁傑企管顧問鄭冠中創辦人分享「簡報實戰」包含了邏輯架構、簡報設計、到說服表達,協助有意願的投件者建構簡報。

兩天工作坊出席共計超過120人次,參與者回饋不僅協助其掌握投件準備的重點,工作坊的許多專業知識,也建立了團隊未來其他競賽或與投資人溝通的資料準備。第八屆綠獎徵件至 8/31止,歡迎關注綠色議題的夥伴們一起加入綠獎的行列!徵件辦法詳細見綠獎官網。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綠獎資訊 ── 聚攏共好微光 照亮淨零臺灣

根據環保署統計,2021年回收再利用量持續攀升、突破6成。年年攀升的廢棄物回收率,代表社會重視環境永續、尋求共好。晶圓製造領導廠商聯華電子,更是用實際行動支持新創企業,投入各領域研究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隨著地球的環境日益惡化,聯華電子除了推動各項溫室氣體減量計畫與措施,更串連供應鏈夥伴的力量發起「綠獎」倡議,支持「PackAge+配客嘉」、「羽田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同追求零廢棄物、零排放的終極目標。

一件客訴案促使葉德偉反思網購包裝的不合理之處,進而創辦配客嘉,期待打造網購循環包裝的商業模式。 圖/陳禹豪 攝影

 

創業是為了贖罪 致力打造循環島

PackAge+配客嘉創辦人葉德偉6年前是一名品牌電商的賣家,曾販賣一款主打環保、外殼採用回收塑料的藍芽耳機,但寄送的包材卻造成大量廢棄物,導致被買家客訴。正是這一次交易啟發葉德偉於2019年創辦配客嘉。致力研發可重複使用的網購包材,與循環回收的機制,把臺灣打造成一個循環島。葉德偉表示,臺灣在推動循環機制有3項優勢,首先是電商消費量夠大,是全球第7大體系、其次是連鎖餐飲與商店的密度很高,方便設置歸還點、最後是消費者的永續意識較高,較能接受新模式。配客嘉的計畫並不止步於此,近年更從消費端跨進企業端,積極與科技業討論廠區內的運送包材加入循環機制,持續深化循環概念,建立跨域整合的共好模式。

配客嘉持續研發改良,並配合不同使用情境與體積,製作買、賣家都能方便使用的包材。 圖/陳禹豪 攝影

 

小兵立大功 黑水虻串起農業全循環

吃到飽、過年過節吃大餐的飲食習慣深入人心,剩食與廚餘問題一直為人詬病;根據環保署統計,一年約產生49萬公噸的廚餘,造成環境負擔。過往,廚餘主要以養豬、發酵做成堆肥、送入焚化爐及掩埋場等方式去化。不過,這些方式有疫病、惡臭與耗電等負面影響。

葉明珠強調,廢棄物只是擺錯位置,只要運用得當、擺在對的位置,同樣是好的資源與原料。 圖/江建泰 攝影

因此,羽田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投入黑水虻養殖系統。董事長葉明珠細數黑水虻的3項優點:第一是協助去化廚餘,不僅節省蒸煮廚餘或快速堆肥所使用的能源,也避免廚餘進入焚化爐影響燃燒,進而產生戴奧辛;第二是成蟲當作畜牧養殖業的飼料,天然且富含蛋白質的蟲體,除了提供足量的營養,也減緩人類捕撈魚類製成魚粉飼料的數量;第三則是蟲糞可作為有機肥,取代化學肥料,解決土壤酸化、酸雨等環境危機。

一隻小小的黑水虻是減緩環境惡化的關鍵,羽田公司利用牠們去化廚餘、生產飼料、改良土壤,為循環經濟打開另一種實踐方式。 圖/江建泰 攝影

 

集結每一份永續力 綠獎持續轉動臺灣

聯華電子運用臺灣第一筆環保署認可的碳權交易所得,從2016年推動「綠獎」,支持環保團體與非營利組織,促進環境生物多樣性與提供環保觀念,期許成為生態環境最堅實的後盾。

綠獎從2016年開始,至今已累計支持55個大型生態保育計畫、青少年環境行動倡議及綠色新創提案。 圖/聯華電子 提供

為擴大影響力,綠獎不僅增加支持資源,議題關懷也從生態保育,擴大至節能減碳、循環減廢等倡議,徵件對象更涵蓋NGO團體、社團法人、新創單位及青年學子,至今已累計支持55個大型生態保育計畫、青少年環境行動倡議及綠色新創提案。綠獎今年邁入第八屆,細數過往成果,聯電期望,綠獎不只是聯電的綠獎,更是社會大眾共同的綠獎,在日益嚴峻的地球環境,能夠集結每一份永續力量,推動友善正循環,持續轉動臺灣朝向零廢目標邁進。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倡議家

綠獎資訊 ── 綠獎講座「讀遍荒野與徜徉自然」 李偉文至鳳山高中分享

食農教育行之已久,不過日本於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之後,國內相關學者才逐漸進行各層面的討論,民間團體從2014年開始推動,立法院終於在2022年四月19日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由總統在五月四日公布施行。《食農教育法》目標之一在於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這意味著兩者都有困境,難以永續經營。那麼,危機從何而來?

第八屆綠獎徵件於4/22啟動至8/31截止報名,廣邀生態保育團體、青少年與綠色創新單位踴躍投件。今年為第三年進入校園分享,6/17於鳳山高中舉辦校園講座,邀請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擔任講師,與學生分享如何守護自然、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等,以及如何滿懷好奇的探索這個世界、實踐斜槓人生,並開放現場學生發言提出環保議題共同探討。
校園講座吸引600多位師生參加。鳳山高中學務處吳家進主任說:「很高興聯華電子主辦這場校園活動,邀請講師李偉文現場分享,過去綠獎有許多學生參加青少年環境行動獎,更期待學校同學實踐環保行動、參加今年徵件活動。」並代表校方致贈感謝狀給主辦單位聯華電子與講師李偉文。
本場講師邀請到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以「讀遍荒野,徜徉自然」為主題,先以自身經歷分享多年來跨界擔任多種角色,從牙醫師、環保志工到作家等,笑稱過去自己常被朋友說「不務正業」,現今看來可是斜槓人生的優良典範。李偉文與夥伴共同成立荒野保護協會,持續關心社會以及解決問題,到全國各地分享守護自然的理念與知識。他表示:「參與社會,幫助別人,尋找自我價值,是永不止息的熱情來源。」鼓勵同學維持熱情與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
講座期間,李偉文以《失控的進步》與《愚蠢年代》等書籍與電影,提及現今進步的科技與技術,已改變這個地球的原有面貌,需要全體人類共同正視環境所面臨的困境,並以自身行動來改變,如從食材選擇以在地與當地為主,如此能減少運送交通碳排放、包裝所產生的垃圾,進而降低環境負擔。用消費改善世界,人人都能實踐。

講座結束前開放提問,現場學生參與踴躍,提出「空氣污染與核能發電」、「國家防衛武器帶來的環保問題」、「未來若全面限塑的應對方式」等議題,現在更有同學好奇李偉文如此忙,是如何分配時間做許多事情?李偉文也都詳細的回覆,也鼓勵學生一起用行動力愛護環境,並創造自我價值,為守護大自然盡一份心力。講座結束後不少學生到台前,與李偉文合影紀錄。
本屆綠獎已舉辦完成三場校園講座。徵件活動自4月22日至8月31日截止,11月公佈得獎名單。歡迎全台的生態保育團體、對自然生態有興趣的學生以及新創團隊踴躍參加。
綠獎由聯華電子主辦,聯合報系有故事、社企流與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協辦,今年參與企業有八家,包括台灣3M、東京威力科創、漢科系統科技、漢民科技、智原科技、大陽日酸系統科技、欣興電子、棨揚企業。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醫師到高雄鳳山高中分享「讀遍荒野——徜徉自然」。講座現場學生踴躍提問,問答互動熱絡。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綠獎資訊 ── 綠獎徵件說明會暨培力工作坊,將綠點子加值成好提案

綠獎培力工作坊,將綠點子加值成好提案~
為協助關注綠獎的夥伴們更認識計畫內容,幫助有意願的投件者掌握計畫精神且優化提案,主辦單位提供培訓資源,於7/13-7/14於台北舉辦兩天培力工作坊
工作坊課程包含「 氣候危機與未來解方」及「循環經濟的綠色革新」,綜觀全球氣候變遷危機下如何扭轉局勢,及推動淨零排放的重要解方-循環經濟。兩堂課程帶領團隊深入探討綠色議題。
另外,亦安排三堂的主題課程,透過「關鍵效益及社會影響力」協助團隊了解如何制定影響力指標,達到對內優化營運且對外證明成效。「營運計畫撰寫」,建構團隊以數據化思維撰寫營運計劃書,讓提案具體且具可實踐性。「簡報實戰」則包含了邏輯架構、簡報設計、到說服表達,協助有意願的投件者建構簡報。

綠獎培力工作坊
日期:07/13(四)~07/14(五)
地點: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鄰近捷運忠孝新生站)台北市忠孝東路3段1號-億光大樓2樓(197號旁邊)
計畫說明暨培力工作坊報名:https://reurl.cc/zYZAYN
課程報名至07/07(五)中午12:00止,把握機會手刀報名!

【課程資訊】
時間:07/13(四)10:00-16:00(09:30報到)
課程主題:氣候危機與未來解方案
循環經濟的綠色革新
關鍵效益及社會影響力

時間:07/14(五)10:00-16:00 (09:30報到)
課程主題:
營運計畫撰寫:數據思維及專案管理
簡報實戰:簡報架構、視覺化、表達技巧

*行前通知將於課程前3-5天寄發

 

文章來源:官網

綠獎資訊 ── 《少年行動家》17歲的環保願景 自學生黃柏實 將台灣環保成果推上世界舞台


【文╱羅佑純】

一個人的願力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17歲的黃柏實在8個月內出版《蟹謝給我一個家》雙語繪本,舉辦1場計畫啟航的翻書典禮、8場實體與逾30場的線上工作坊、1場線上成果展,並在社群媒體發起環保挑戰,不但達到百萬次的瀏覽量,將國人的環境保育成果推上世界舞台,縝密、貼心的企畫案與領導,也獲得第7屆綠獎「青少年環境行動獎」優選。

●爸媽自己教 培養多種能力
黃柏實是自學生,學齡前跟著媽媽陳洹霈讀繪本、擔任圖書館說故事志工,因為從小接受母親的西式教養,不適應國內的上課模式,陳洹霈決定讓兒子在家自學,並說服先生黃建彰辭職,一起當自學老師。

自學路並不輕鬆,尤其是面對不熟悉的課程,陳洹霈得先自學,消化後再教黃柏實,多年後,兩人角色交換,變成黃柏實向媽媽報告學習成果,而這種主題式學習與解說,不僅讓黃柏實練就流暢口條、企畫能力,也讓他在構思工作坊與課程時,會依不同族群的需求,改變上課方式與內容。

●從小做公益 為環保盡心力
對黃柏實來說,當志工是日常,也因為常參與「淨(化)(環)境活動」,10歲時他許下「要在環保領域做大事業」心願。一開始並沒有具體計畫,但他用了6年時間醞釀出「綠繪本希望工程—蟹謝給我一個家」專案內容,終於在17歲圓了夢想。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黃柏實從畫圖開始圓夢。11歲時,他把40張寄居蟹貼圖上架販售,完成《蟹謝給我一個家》繪本架構,不過出版過程並不順利,與父母討論後決定自費出版,自己寫故事、畫插圖、排版,並帶著「軟實力聯盟」青年志工團,透過導讀繪本,將這股愛護生命、保護環境的力量擴散到全台各地。

黃柏實舉辦「3R藝塑創作─CD翻轉車永續創客工作坊」,教大家如何把廢棄的CD變成好玩的翻轉車。圖/黃柏實提供

●手作工作坊 融入環保理念
黃柏實認為,「繪本導讀」是吸引大家參加工作坊、分享會,將影響力擴及到不同年齡、國度的開端。因此,他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手作工作坊內容,利用他擅長的焊接、3D列印、物聯網等工具,製作CD翻轉車、拉環項鍊、酒精噴霧器等作品,並在課程中輸入環保概念。最後,他把活動成果、照片製成線上成果展(https://reurl.cc/9Vjjvv),讓更多人感受「隨手做環保並不難」。

他也發現,不少國高中生族群喜歡跟風、玩遊戲,因此參考「冰桶挑戰」,在社群媒體發起「拯救地球任務」,並將活動串連國際網站,很快就達到百萬點擊量,也讓他體認到「想要有更大的曝光量,就得與國際接軌」。

●開發遊戲APP 環保變有趣
「綠繪本希望工程」中還有個未完成的計畫,那就是設計遊戲App,「這個App簡化淨境活動的流程,讓它像打怪一樣有趣,還能將實體服務換成虛擬幣,在實體商店購物」,黃柏實表示,他無法獨自一人完成那麼大的計畫,因此決定把這個未竟任務當成出國讀書的任務之一,他計畫號召有興趣的同學加入,讓原計畫的台灣淨境地圖變成世界響應的行動。

對於未來,黃柏實將就讀管理與財金相關學系,並在美國麻州本特利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及密涅瓦大學之中三擇一,他說,不論是選擇哪間學校,終極計畫就是在台灣辦理國際環保論壇,「串聯全球的力量,深耕在地行動,讓台灣成為世界舞台!」

去年,台北市立大同高中二年級英文專班的「Dandelion #0212剩食小分隊」,把「國際專題」課程中製作「廚餘?除餘!」作品投稿到綠獎,獲得青少年環境行動獎優選。

●老師推一把 疫情卻來攪局
專題指導老師陳品璇是重要推手,她說,高中是人生的青春美好歲月,但因為疫情,包括社團、成果展、畢旅等活動不是取消就是縮小規模,她因此鼓勵學生完成專題並準備綠獎比賽,為高中生活留下深刻記憶點。

早從去年初,陳品璇帶學生思考剩食問題,並找出減少剩食的方法。剩食小分隊員擬定策略:調查學校熱食部一天會製造多少廚餘,再訪問同學了解剩食產生的原因,但策略定案隔天就因疫情停課,加上6月就要成果發表,這下,隊員們立即感受到時間緊迫。

●改製作影片 關注介紹剩食
與老師討論後,同學們決定製作5部影片,第一部是關注剩食的微電影,接著是介紹剩食背景知識的podcast,然後是採訪民眾對剩食看法、造訪即期品商店及隊員的感想等。最後,將這5部影片放上自創的雙語網站「Dandelion #0212」(https://reurl.cc/xlyyvN),也製作「雙北市的線上即期品商店地圖」,提醒觀眾「讓餐桌成為食物的最終站」。

●電話上百通 找訪談頻被拒
為了這5部影片,成員們分組作業,其中訪談組打上百通電話,找願意受訪的店家,可惜便利商店、即期品商店皆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透露剩食數量與營業額,訪問路人也頻頻被拒,雖然進入無止盡的「拒絕迴圈」,所幸還是獲得不少人的支持與受訪。

●500份問卷 找出浪費原因
為讓專題更具價值,他們分析逾500份網路問卷後發現,「台灣食物浪費現況遠比想像的要嚴重」,3成受訪者自認經常浪費食物,原因以「食物份量太大所以丟棄」為主,其次是「食物不合胃口」、「不小心把食物放到過期」,他們也提出「了解食量,不買過多食物,即使點到難吃的餐點,也可以有技巧的吃,避免食物浪費」等具體建議,希望能減少浪費。

這項專題不僅讓他們獲獎,也影響更多人減少剩食。過去,班上廚餘桶常是8分滿,當同學看完影片後,廚餘只剩2分或更少。他們也從回饋單發現,「我會努力採購鮮食後速速下廚,不讓食物在冰箱黯淡老去!」、「吃飯時盡量不要剩菜」、「少去吃到飽的餐廳,三餐定時定量吃得健康比較重要」等回覆。這也讓他們體認到,即使只是微小行動,也能促成改變,為地球的永續發展出一點力。

【2023-05-15/聯合報/R15版/好讀周報行動力】

 

文章來源:好讀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