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土地公種樹
文、圖/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 李政陽
(一)前言
台灣土地很會自己長樹,目前不論是專業者或是一般民眾已逐漸有老樹的保護的觀念,然而卻往往忽略土地自己長出來的小苗,在施工階段常常因整地被毀壞,即便在完工後,也因為後續例行性的除草而夭折;我們過去的經驗發現,透過專業者種植的喬木生長狀況往往不如土地自己長出的小樹,除了因為在台灣大部分的喬木在移植時都要先被斷根,反觀土生土長的原生小苗更能適應現況的環境,在若干年後,往往超越設計而種植的喬木。
(二)基地現況概述
本基地由中油公司向桃園農田水利會所承租做為工業冷卻池使用,過去數十年來普遍因為埤塘管理者有著一個荒謬的觀念,認為樹木的根部會破壞埤塘的邊坡穩定,因而埤塘堤前、後坡不斷的定期的除草,導致樹木無法生長土壤裸露而炎熱,環境品質不佳。
原始樣貌
(三)十年樹木-小苗保護之設計理念
過去設計工程的經驗發現,多數工程的施工現場常常生長許多優質的原生小苗,但在施工後,那些小苗往往被破壞掉了,取而代之的是苗圃移植過來的苗木,這些新植的苗木在工程剛完工或許比那原土生土長的小苗還大,但在十年之後,我們再次發現,拇指粗的苦楝小苗已成長為胸徑30CM的大喬木,正所謂的十年樹木;反之,當年設計種植的樹木卻顯得生長緩慢,尤其在一些環境較為艱困,如風大、土壤乾旱貧瘠的地方,這種狀況更為顯著;而這樣的經驗讓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對於環境的保護「勿以善小而不為」,設計者應該更尊重原有豐富的環境。
在設計上,應避免不必要的整地,在施工前必須仔細的標示出待保護的喬木小苗,並設置保護措施,嚴格禁止施工機具進入小苗保護區。另外,除草對樹木的後代更是最大殺手;在一棵喬木下,我們往往會發現有許多繁衍出來的小苗,在除草工人眼中這些小苗通常被視為一般的雜草,除草機一過去即消失無蹤,部分小苗若有幸長大到1-2歲,也逃不過除草機牛筋繩在樹幹周遭繞一圈經常性環狀剝皮的虐待,最終命運仍是來不及長大即死亡。
小苗成長十年對照圖
因此,我們建議透過簡易的小苗保護支架提醒工人在除草時應該閃避這些珍貴的樹木後代,他們是森林的希望也關乎人們的未來,讓我們一起保護土地公種下的樹苗,讓樹苗順利長成茂盛的大樹。
原文請見 https://issuu.com/landscape.org/docs/newsletter_076_2017___12___/2中華民國景觀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