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獎資訊 ── 綠獎第三屆得主 生態保育貢獻令人動容
聯電已舉辦四屆綠獎,成果豐碩,對生態保育的貢獻,眾所矚目,值此第四屆頒獎典禮即將舉行的重要時刻,回顧去年第三屆得獎團體的貢獻,仍令人動容。
第三屆得主的貢獻如下: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提出「臺灣地區四斑細蟌的保育、調查、環境教育及推廣」計畫。自今年4月13日舉行志工調查訓練,並立即投入調查工作,並於普查和定點監測中,在新北市五股溼地生態園區、社子島濕地、磺港溪發現成蟲。
為讓民眾對蜻蛉目有更多認識,舉辦蜻蛉自然觀察班,於108年7月13日舉行,第一天的「四斑細蟌講座」有18人參加,邀請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斯正博士「淺談及觀察台灣的蜻蛉目昆蟲」。第二天的「蜻蛉戶外觀察課程」,有17人參加,由康吉成解說員率領,至新山夢湖、新山東峰或溪邊觀察了解台灣蜻蛉目昆蟲。10月19日舉辦「四斑細蟌保育策略論壇」,邀請學者及公部門代表共7人,與會者23人,一起討論四斑細蟌的現況、問題,以及保育行動的未來方向。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提出「漫漫蝶旅──斑蝶遷徙」計畫。台灣斑蝶生態多樣而豐富,彰化縣芬園鄉同安國小位於斑蝶遷徙經過的地點,使該校成為觀察台灣斑蝶豐富多樣性的絕佳場所。所以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與同安國小合作,將學校改造成友善斑蝶的遷徙中繼站,並培訓學生為斑蝶小小調查員,與社區居民共同守護這片遷徙地。同安國小斑蝶小小解說員培訓參與學生26人;108年上半年度有18堂課,下半年度有9堂課;3月種植20種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共計280株。此外,108年3-11月,進行同安國小校園及周遭蝴蝶調查,共調查出72種、1249隻蝴蝶;斑蝶標放72隻,包括小紫斑蝶、異紋紫斑蝶、雙標紫斑蝶等…。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提出「月光下,守護陸蟹媽媽─高雄海岸陸蟹調查及教育推廣計畫」,展開志工培訓,自108年6到8月,在高雄典寶溪出海口南岸援中港濕地,記錄到276隻凶狠圓軸蟹個體。調查過程發現不少車輛行經輾死陸蟹,已在輾死最多陸蟹的路段設立「注意陸蟹、減速慢行」的標語。此外,6、7、8月調查期間,見到許多民眾捕捉凶狠圓軸蟹,帶回做為石斑及大型魚類的魚餌或飼料,調查人員即予溝通勸說。
「基隆市野鳥學會」提出「深澳象鼻岩及遊隼守護計畫」。緣起於象鼻岩為台灣本島唯一的海蝕拱,卻因屬於未登錄的國有地,無人管理,易使象鼻岩受到破壞,衍伸遊客安全議題。又自104年發現一對遊隼在深澳象鼻岩及酋長岩區域穩定棲息,106年確認繁殖成功並有1隻幼鳥離巢;107年有3隻幼鳥於5月中離巢。
基隆鳥會於108年4月10日行文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報深澳象鼻岩為文化資產保存法第78 條的「自然紀念物」,希望能讓象鼻岩受到重視及保護。另外,遊客經志工勸導及解說後,很樂意配合,幾乎有志工守護時,象鼻岩背部都沒有人上去。另外也喚起新北市政府及媒體,將守護象鼻岩的共識,於深澳象鼻附近營造出來,未來主管機關運作的模式也將以當地志工守護為主。
今年遊隼成功繁殖兩隻。遊隼已經常駐該地點,除了2至6月的繁殖季之外,兩隻親鳥都棲息在深澳,每天幾乎都有部分時段停棲在酋長岩附近岩壁上,對於遊隼的保育及民眾的環境教育有莫大助益。
「海洋公民基金會」提出「在海田裡,種下守護海洋的種子」計畫,復育珊瑚範圍在澎湖跨海大橋下的澎湖內海最北端的通梁海域,基金會從106年開始種植珊瑚,希望藉由復育珊瑚保育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讓內海生態得以永續。復育的珊瑚有五種,分別是:鹿角珊瑚屬、微孔珊瑚屬、軸孔珊瑚屬、角菊珊瑚屬、角星珊瑚屬,以阡插法復育;目前主要復育軸孔珊瑚,另外,枝狀珊瑚較容易固定;已經完成六百株珊瑚移植。107年,進行珊瑚幼生輔育場的建立與操作,108年已見幼株活存率達六成以上。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