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獎資訊 ── 第五屆綠獎「青少年環境行動獎」 四學生團隊獲獎
第五屆綠獎的「青少年環境行動獎」首獎,由華南高商學生黃乙恩團隊的「蛙愛溪口」獲得,另外還有三團隊獲得優選,分別是林峻宇團隊的「樹學芳城市」、莊凱翔團隊的「桃園夜市空氣很清新環保夜市對空氣品質提升之行動研究」、郭日暘團隊的「尋龍記」,並於11月27日在國父紀念館受獎。
青少年行動方案獎總獎金新台幣15萬元,首獎新台幣6萬元和獎座。優選三名,獎金新台幣3萬元和獎座。
此次獲得首獎的黃乙恩團隊,指導老師黃孝文是他的父親,另有隊員劉宇哲、張家瑞。「諸羅樹蛙」是分布於雲嘉地區的特有種樹蛙,來自嘉義溪口的黃乙恩跟父親發現溪口當地的諸羅樹蛙越來越少,於是發起保育行動方案。自民國107年開始在全鄉調查諸羅樹蛙棲地位置,並每年持續調查棲地變化情形。
團隊也在溪口鄉「諸羅記農場」和退休老師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進行棲地營造計畫,定期調查農場樹蛙數量;109年開始和國小、國中、社區合作夜間觀察樹蛙活動,讓小朋友及社區民眾了解諸羅樹蛙,達到幫助筍農生計、協助社區創生、守護樹蛙的共贏目標。
獲得優選的林峻宇團隊,他們的行動方案是「樹學芳城市救樹我們的事」,成員來自台中一中、文華高中、后綜高中、明道中學、惠文高中、清水高中;指導老師是賴郁芬、劉盟潭。
他們發現台中市老樹的生存面臨困境,又看見課本裡提到的「城市森林水碓聚落的老樹」有生存危機。於是從民國106年發起守護老樹行動,經訪查許多老樹周遭居民後,在臉書成立「樹學芳城市」,透過文字與圖畫,讓更多人知道老樹的故事。又透過活動建置台中市的老樹地圖。他們也設計「台中公園的老樹尋寶」教案及教具,讓小朋友從遊戲中體會老樹的珍貴,除了實際帶領活動,更開放給有興趣的教師或一般民眾們申請借用。
第二個獲優選的莊凱翔團隊,行動方案是「桃園夜市空氣很清新環保夜市對空氣品質提升之行動研究」,成員包括彭映瑄、林雪麗,他們是中壢高中、新興高中、大園國際高中學生。指導老師是崔玉慧、吳青發。
研究團隊曾於民國108年參加環保署的「空氣品知識與行動競賽」,又在109年1月展開從台北到高雄的單車旅遊,發現各地夜市攤販製造的烹飪廢氣直接排放到走道。夜市鄰近道路又多受到汽、機車排放廢氣影響,空氣品質不佳。
他們針對桃園市的環保夜市「八德興仁花園夜市」進行了解,包括何謂環保夜市?對於瀰漫於油炸或燒烤攤位四周的白色煙霧,攤商老闆如何降低空汙?除了油煙,還有哪些因素影響空氣品質?如果環保夜市優於傳統夜市,應讓更多人知道。
團隊於是採取訪談、以儀器實測並分析一般夜市與環保夜市的空氣品質、瞭解環保夜市的減塑成果與一般夜市的碳足跡差異,並實際推廣夜市減塑及多設置環保夜市。然後將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夜市活動或網路,如FB、Youtube,進行推廣,實際降低空氣汙染。
另一優選的郭日暘團隊,成員包括林秉瑩、翁建中、謝庭甄,導老師是李麗琴。他們的行動方案是針對海灘保麗龍垃圾的「尋龍記」。
團隊成員這幾年每年參加高雄林園「中門海灘」淨灘,於過程中注意到海灘上除了保特瓶等塑膠廢棄物之外,還有更難撿拾的白色保麗龍小顆粒,對於景觀、生態都產生影響。經請教台南社區大學關注沙灘保麗龍十多年的晁瑞光老師,得知台灣西南部沿海沙灘的保麗龍碎片來源,除了已禁用的保麗龍飲料杯之外,最嚴重的是漁業養殖,特別是在台南沿海的蚵架保麗龍。
經調查,僅台南沿海就有1萬棚蚵架,平均每棚使用20個保麗龍塊,也就是使用近20萬個。經政府相關單位努力回收,近年回收率高達 99%,但消失的1%竟然有2000塊保麗龍之多,對於環境、生態都造成迫害。
計畫目標是推動全面改用塑膠浮具,做法包括:①以紀錄片宣傳,透過問卷調查凝聚眾力,發想解決;②推動新式浮筒設計,提供參考。③推動逐步汰換方式,嚴禁使用無套網新保麗龍;④凝聚力量,對在地環境議題進行關注。
「綠獎」是聯華電子公司發起的生態保育獎項,自民國105年起,每年徵選出優秀的生態保育計畫,頒發獎座和獎助金;又自民國108年起設置「青少年環境行動獎」,以分享、實踐、改變鼓勵青少年投入環保行動。五年來已在全台實現30件生態保育計畫及青少年環境行動倡議。聯電希望藉由綠獎的設立,鼓勵每一個熱愛台灣土地的生態保育團體,同時結合供應鏈夥伴的力量,共同守護台灣最後的綠生態。詳細資訊,請參閱綠獎官網:https://www.ecoechoaward.com
▲獲得第五屆綠獎「青少年環境行動獎」的四個青少年團體成員,與聯電總經理簡山傑、評審委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