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獎資訊 ── 《少年行動家》減廚餘 動起來 北市大同高中拍片、建雙語網站 改變同學飲食習慣

【文╱羅佑純】【2023-05-15/聯合報/R15版/好讀周報行動力】
去年,台北市立大同高中二年級英文專班的「Dandelion #0212剩食小分隊」,把「國際專題」課程中製作「廚餘?除餘!」作品投稿到綠獎,獲得青少年環境行動獎優選。

老師推一把 疫情卻來攪局
專題指導老師陳品璇是重要推手,她說,高中是人生的青春美好歲月,但因為疫情,包括社團、成果展、畢旅等活動不是取消就是縮小規模,她因此鼓勵學生完成專題並準備綠獎比賽,為高中生活留下深刻記憶點。
早從去年初,陳品璇帶學生思考剩食問題,並找出減少剩食的方法。剩食小分隊員擬定策略:調查學校熱食部一天會製造多少廚餘,再訪問同學了解剩食產生的原因,但策略定案隔天就因疫情停課,加上6月就要成果發表,這下,隊員們立即感受到時間緊迫。

改製作影片 關注介紹剩食
與老師討論後,同學們決定製作5部影片,第一部是關注剩食的微電影,接著是介紹剩食背景知識的podcast,然後是採訪民眾對剩食看法、造訪即期品商店及隊員的感想等。最後,將這5部影片放上自創的雙語網站「Dandelion #0212」(https://reurl.cc/xlyyvN),也製作「雙北市的線上即期品商店地圖」,提醒觀眾「讓餐桌成為食物的最終站」。

電話上百通 找訪談頻被拒
為了這5部影片,成員們分組作業,其中訪談組打上百通電話,找願意受訪的店家,可惜便利商店、即期品商店皆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透露剩食數量與營業額,訪問路人也頻頻被拒,雖然進入無止盡的「拒絕迴圈」,所幸還是獲得不少人的支持與受訪。

500份問卷 找出浪費原因
為讓專題更具價值,他們分析逾500份網路問卷後發現,「台灣食物浪費現況遠比想像的要嚴重」,3成受訪者自認經常浪費食物,原因以「食物份量太大所以丟棄」為主,其次是「食物不合胃口」、「不小心把食物放到過期」,他們也提出「了解食量,不買過多食物,即使點到難吃的餐點,也可以有技巧的吃,避免食物浪費」等具體建議,希望能減少浪費。
這項專題不僅讓他們獲獎,也影響更多人減少剩食。過去,班上廚餘桶常是8分滿,當同學看完影片後,廚餘只剩2分或更少。他們也從回饋單發現,「我會努力採購鮮食後速速下廚,不讓食物在冰箱黯淡老去!」、「吃飯時盡量不要剩菜」、「少去吃到飽的餐廳,三餐定時定量吃得健康比較重要」等回覆。這也讓他們體認到,即使只是微小行動,也能促成改變,為地球的永續發展出一點力。

 

文章來源:好讀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