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前線 ── 口羊太太 以親子共好培養意識感

永續是態度,也是生活的部分。月刊邀訪資深主婦、也是阿德勒取向親師諮詢師暨親子生活教練——口羊太太( 張瑋玲),分享如何在親子間傳遞飲食與環保信念,打造正能量生活。

笑稱本業是家庭CEO、分別育有五歲與八歲女兒的口羊太太說:「我認為永續,就是一種面對未來生活的態度,未來一定會有新的問題、新的狀況出現,當舊方法行不通,我們有沒有辦法培養一種,我去試試看,失敗也沒關係的態度, 所以跟孩子一起練習,一起執行很重要。」而永續的關鍵即是「共好」,當彼此界線、想法不一致時,透過討論或協商,找到互相可接受的方向一起同行,是她們家一貫的教育方式。這樣的家庭經營正是合作社的精神所在,也是主婦聯盟合作社對待人與人、人與環境運行的通則。

與孩子培養有意識飲食

秉持課題分離原則,在飲食上,口羊太太讓孩子自主選擇吃什麼與吃多少,睡覺也是。「父母能做的是在孩子的自主意識上,陪伴學習與建立我們想要傳遞的觀點。」共讀繪本、逛展覽、共煮、農事體驗等都是很好的教育媒介,人類是感官動物,孩子的五感尤其敏銳,摸到、看到、聞到、吃到都可以讓孩子與食物產生更強烈的連結。常有家長問,繪本讀什麼?她則表示,食材種類、飲食態度、添加物、營養成分等都是飲食的部分,內容選擇愈多元愈好,才不致侷限了自己與孩子的視野。

像是《甜滋滋的糖、亮晶晶的鹽、香噴噴的麵粉沒有告訴你的祕密》,這本套書以日常的糖、麵粉、鹽巴為主題,探索它們怎麼來,有哪些不同種類,不同食物裡面有什麼,吃多了會發生什麼事。「這個探索過程是很有趣,我跟孩子一起看也學到了很多,甚至對於孩子吃糖可以用更開放的角度來討論。」口羊太太說,不再糾結要不要吃,而是慢慢陪孩子理解吃糖的界線,以及如何選擇讓身體更健康,與孩子一起提升飲食觀念。

難道零食、糖果、飲料通通不吃嗎?「我們的心態是和孩子一起共好,既然孩子有需求想吃,可以選比較ok 的食物。」她分享到,陪孩子一起尋找同樣類型產品做比較與挑選,譬如有機商店的飲料成分相對比便利商店乾淨,或是依成分表選擇添加物相對少的餅乾。比起一昧地禁止,口羊太太將生活中關於飲食的大小問題當成陪孩子討論、練習的珍貴經驗,更是培養「有意識」飲食的基礎,幫助自己更了解吃進去的食物是什麼。


去嘗試與體驗 但也接納不完美

然而,要有乾淨的食物,得先有乾淨的環境與生態。關於環保,「我很喜歡『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呼召』這句話。」平時出門會自備杯碗、餐具,甚至曾拿大鐵鍋到麥當勞買餐點的她認為,讓孩子有感的前提是,大人是否先看見目前所處環境生活需要迫切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父母從自己先開始示範。培養環保意識與能力前,她建議給自己和孩子設定一些階段目標,比如自備水壺、餐具,或是今天不小心多拿了塑膠袋就重複使用,甚至是消費的選擇,選擇對環境、動物相對友善的產品等等,但不追求完美,「大人也要接納自己或孩子有時候會不環保,那下次再努力就好,教養也是,把問題聚焦在『下次還可以怎麼做』很重要。」她說,去體驗、嘗試、探索,慢慢地意識感便隨之潛移默化。

因為認識才會關心,所以口羊太太也常帶孩子參加淨灘活動,透過實際參與,加深與環境深度的連結,才會有關心環境的動力,同時也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能力付出的,「我常常跟她們說,一個人能做的有限,但是大家一起做可能就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當孩子每次淨灘或獨立完成一件事,大人可以給予正向回饋與感謝,如此一來,孩子會慢慢長出「我有能力貢獻」的自信與態度,未來,或許不只是淨灘,而是能做更多其他的事。


每個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影子長大,當大人在生活中越來越多有責任的行動、飲食、與消費時,孩子未來也會想嘗試那些我們正在做的、跟環境、跟他人共好的美事。讓我們一起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將永續化為生活裡的日常習慣吧!

口羊太太說阿德勒風格教養

阿德勒的教養是在平等、民主狀態下,共同合作培養生活中的技能與品格,是很看重親子彼此需求的策略跟方式。以一艘船來比喻,父母是船長,孩子是船員,父母有界線同時也尊重孩子,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溝通與行動,這艘船也將平穩、舒坦。

文章來源:綠主張月刊2023年06月2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