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家園與萬物家人

全球暖化使得極端氣候的強度或發生頻率增加:聯合國報告指出,2014年洪水災害在亞太地區總共造成160億美元的損失,更使上百萬人成為氣候難民,流離失所。

八千年前,森林覆蓋地球近一半的陸地。今天,殘存的原始森林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7%,且以每年平均730萬公頃(相當於愛爾蘭國土面積)的速度急速減少;自然棲地的破壞以及過度使用化石燃料,使土壤與溼地固結空氣中懸浮微粒的機率大幅降低,導致空氣汙染程度不斷加劇,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安全。

然而,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除了影響人類生活,更對地球上的萬物造成衝擊。如同人類一樣,許多生物被迫離開家園,或是需要快速演化以適應新的棲息環境,否則將面臨滅絕的危機。

國寶鳥臺灣帝雉居住在臺灣中、高海拔山區,因全球暖化之故,將被迫遷徙到地勢更高的山區,棲息範圍大幅縮減;從冰河時期就居住在臺灣的櫻花鉤吻鮭,只能生存在16度C 以下的清澈水域,當地球溫度上升1度C,將使牠面臨更嚴峻的生存條件;大海的旅者綠蠵龜,孵化時的沙灘溫度會決定牠們的性別,當地球溫度持續上升,將造成綠蠵龜性別單一化,無法延續下一代……。當地球上越來越多的物種面臨生存的威脅時,即代表環境是脆弱的。


(荒野保護協會以「集眾力,來種綠」號召民眾一同保衛生態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關心臺灣的自然棲地,不僅是因為我們與萬物共享這片土地與藍天,更因為唯有擁有健康的土地以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才有可能減緩全球暖化的惡化程度。
守護棲地就是保護家園,一場迫在眉睫的行動需集結每一個人的力量。因此,今年地球倡議行動,荒野以「Many Species, One Family」為核心價值,邀請民眾以及機關團體,採取行動守護臺灣自然棲地,讓我們「集眾力,來種綠」,保護臺灣的萬物家人。

原文請詳見:https://www.sow.org.tw/blog/31/20160209/4449 荒野保護協會

文章來源:荒野保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