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守護的四斑細蟌 讓您知道

主圖:攝影/黃俊選 副圖:攝影/姚其真

四斑細蟌(Mortonagrion hirosei Asahina,1972)在五股溼地被發 現,已經過十年了。牠是被國際自然保育組織(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簡稱 IUCN)的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species),由於保護現狀比較低但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有瀕危或滅絕等危險。

IUCN需常對此範圍內的物種級別進行重新評估,以確保其危險狀況。觀看五股溼地的環境變化,包括潮水量無法補足、棲地逐漸陸化及破碎,以及人造廢棄物的丟棄及相關汙染。恐怕不只是這塊牠賴以生存的家,更是許多棲息在此的萬物,共同面臨的問題。

以全球四斑細蟌分佈來看,不只在臺灣,還有中國廣東、日本、韓國、香港等處,卻不一定有在做長期監測及生態保育工作。所以牠的棲息狀況,更是一大擔憂。近年來,臺灣除了五股溼地有四斑細蟌以外,陸續在磺港溪口也被發現。不過其數量卻不見穩定成長,反而在下降。

放圖片(請放此連結中的圖https://img.gvm.com.tw/2017/0_second.jpg)
(四斑細蟌是小型豆娘,因所需棲地條件特殊,是很稀有的物種)

臺灣學術及研究單位對臺灣四斑細蟌的研究甚少,長期監測僅能仰賴民間團體如荒野保護協會等志工,其留存資料多半零碎或未經整理。於2015年荒野當時的理事長賴榮孝、臺北分會長張菁砡、 副分會長兼主任秘書游晨薇的建議下,首次動員志工及前輩開始整理龐大資 料,主以荒野保護協會名義,與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合作,於第六屆臺灣濕地生態研討會中,進行學術發表。

期間,協會也與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林業試驗所等研究單位,共同擬定相關保育計畫,如生活史研究等。2017 年初,也於動物行為暨生態研討會上,與特生中心發表於磺港溪口,採以標放 法估算四斑細蟌族群數量之學術發表。

從2015年起,不僅整理十年資料,找到對其生態保育的目標,也與學術及研究單位共同合作,學習相關技術,研擬相關規劃。期待未來,可以守護更多像四斑細蟌一樣的近危物種。

原文請詳見:https://www.sow.org.tw/ 荒野保護協會

文章來源:荒野保護協會